最后的三国2兴魏 第1686章 等待时机(1/2)

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,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
全本小说网 www..ch,最快更新最新章节!

    从延熙十六年至今三年多的时间,姜维已经连续向陇西发起了三次进攻,平均一年一次,而进攻的规模,也是一次比一次大。

    姜维也是密切的关注着中原的局势,司马氏的败亡和曹亮的崛起,让中原的形势变得大乱起来,这无疑让姜维感觉到了机会的来临,中原越乱,形势便对蜀国更为的有利,所以姜维才会如此频繁而密集地用兵,想趁乱取势,一举占领陇右,奠定进攻中原的基础。

    但是姜维的对手郭淮实在是太老辣了,如果姜维换一个对手的话,也许他已经成功了,但郭淮守御关陇二十多年,对关陇之地了如指掌,尽管姜维的攻势咄咄逼人,但郭淮始终就是稳守这一招,扼其险要,坚守不战,姜维虽有小胜,但是最终因为粮草补给跟不上的缘故,只能是撤兵罢战。

    巍峨险峻的秦岭给蜀国提供了自保的屏障,让蜀国得以用一州之地就能制衡强大的魏国,但是凡事总有有利的一面,也有不利的一面,无论是诸葛亮还是姜维,他们出兵之后最大的困难并不是敌人如何强大,战略战术是否适当,而是后勤保障的问题。

    出兵的规模小,便难以对魏军构成威胁,而出兵的规模大,粮草给养的运输便成为了一个致命的关键所在,数万人马出征,每日的粮草消耗是十分惊人的,所以蜀军利于速战而不利于持久,战争一旦进入到了相持的阶段,蜀军的粮草供应肯定会掉链子,最终不得不撤军。

    就算大智如诸葛亮,也始终拿不出一个有效的解决办法来,就算他创造出了惊为天人的木马流马来运输粮草,也无法彻底地解决粮草供应的问题,蜀道难,难于上青天,这句话,还真不是随便说说的。

    郭淮在防御蜀国进攻的方面,和司马懿所使的招数是一脉相承的,不贪功不冒进,不求速胜,他们就是要用磨功,把蜀军给磨死了。

    姜维对此也是一愁莫展,解决不了粮道的问题,蜀军就无法在关陇一带大展拳脚,更无法克敌制胜。

    延熙十九年姜维攻狄道无果之后,便决心沉下来解决粮草供应的问题,目前蜀军北伐所需要粮草,大部分是来自蜀中的,蜀中平原号称是天府之国,物产丰饶,但是从蜀中运抵粮草到前线,路途遥远,转运困难,自古便有千里不运粮的说法,千里运粮,还抵不过路途上的消耗,所以从蜀中之地转运粮草到关陇前线,始终是蜀军后勤上的一个短板。

    诸葛亮在世之时,便早已注视到了这个问题,他亲自前往汉中,督促蜀军在汉中屯田,并给汉中百姓以资助,让他们提高种田的积极性。然后汉中最大的困难就是人口,当年曹亮在汉中吃了败仗,撤退之时,迁走了汉中大部分的人口,导致汉中人口锐减,田地荒芜,虽然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发展,但依然比较缓慢,仅凭汉中一带,是无法给大军北伐提供充足的补给的。

    所以蜀军每次北伐之前,都会在汉中一带屯积大量的粮草军资,正所谓兵马未动,粮草先行,蜀军高层例来对粮草补给异乎寻常的关切,粮草运输已经成为了战争之中不可忽视的重中之重。

    但尽管如此,蜀军每次进攻,几乎都要陷入到粮草匮乏的窘境之中,虽然屡打胜仗,但始终在粮草补给这一块是一个致命的短板,打了胜仗也不得不撤军。

    姜维痛定思痛,认识到如果不能彻底地解决粮草补给的问题,蜀军就无法将胜仗转化为胜势,就算他拼尽全力,打再多的胜仗也是枉然,只要敌军采用一个拖字诀,最终的结果依然是注定了的,蜀军不得不因为粮尽而退兵。

    而想要解决这问题,单凭从蜀中大规模的运粮根本就无法解决,过于遥远的路途,运输的消耗实在是太大了,现加上路途艰险难行,转运困难,所以那怕倾举国之力,恐怕也是无法支撑长期的战争的。

    想要真正实行粮草无忧,就必须实现粮草的前线供给,在前线上屯田垦荒,恐怕是唯一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。

    姜维没有选择在汉中屯田,而是选择了更接近于陇西的沓中进行屯田,沓中与陇西一山之隔,而姜维近几年又频频地在陇西用兵,所以沓中成为了姜维屯田的首选之地。

    自从去年正月从陇西撤军之后,姜维就一直沉下心来搞屯田,集中了十几万的军民,甚至是从陇西迁到蜀地的羌、氐等胡人,也被姜维征召到屯田的队伍之中,全力以赴地垦荒屯田,两年下来,得粮二百余万斛,为下一次的北伐奠定了夯实的基础。

    接下来,姜维就是在等待合适的时机了,这几年来的不断征伐,虽然寸土未得,但姜维也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,姜维认为,单凭蜀军的力量,是不足以和魏军相抗衡的,在关中局势平稳的时候,自己几乎是无机可趁,只有等到关中大乱之时,彼时出兵,才有获胜的把握。

    所以这次姜维没有着急,而-->>

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,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